新闻资讯
行业资讯
当前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陈越光:不悖科学 不昧良知
来源:本站 最后更新:2019-12-10  作者:佚名 浏览:1209次

  12月3日,第四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,论坛以“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”为主题,来自公益慈善领域、学界、商界等600余位观众到场参会。

在主席致辞环节,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主席、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、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发表了以《不悖科学 不昧良知》为题的重要演讲。

陈越光主要分析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、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,并就科学与慈善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层面的问题:

  第一层面、科技为公益慈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什么?

  第二层面、科学精神是否就是科技的方向盘?

  第三层面、科学精神是否又是慈善文化建设的理性支撑?

  以下是演讲全文,内容已经作者确认。

  尊敬的各位嘉宾、各位与会者,下午好!

  第四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,将探索的目光投向科技与慈善,关注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的关系。

  我们知道,科学并不外在于文化,科学始终在文明传统的文化母体中孕育生长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理解波普尔的豪言:科学是对人类心灵的伟大探险。

科学技术在改变世界的同时,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;科学技术在几何级数地扩张了人的目力、听力、脚步之所及等身体能力的同时,也更新了人的观念世界。今天,从深海到宇宙空间,从基因编辑到量子通讯,科学技术深刻而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世界,改变着社会,改变着人。被它改变过的世界是更伟大了,但是,是更美好了吗?

  当代人的痛苦中,一种最深沉的痛苦,是精神世界中真善美的分裂状态。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,像一个青年那样奔驰,似乎要把价值伦理、人生意义和终极关怀当作儿时童装,遗留在古老的祖屋里。可是,那不是童装,而是人类的童心,只能一起成长,不能抛弃。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换、创新性发展,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建设,提供一种不悖科学、不昧良知的安身立命之地吗?

  各位朋友,在这个深沉而宏大的关切中,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慈善文化的视角里,我们的问题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:

  第一层面是,科技为公益慈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什么——从技术方法到组织规范?

  第二层面是,科学精神是否就是科技的方向盘?如果光靠它做不到,那么,科技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未来,但它并不承诺带来美好的未来,而慈善文化能给它一个善的指向吗?

  第三层面是,慈善文化作为文化的展开,它不能有悖科学理论和实证的经验,科学精神是否又是慈善文化建设的理性支撑?

  我们不可能凭一次论坛、一番讨论、一个演讲来回答上述问题,我们甚至不可能将问题完全展开。我们只是把这个问题,这种思考提交到慈善的公共视野中。以此表达,从事公益慈善的人们,身处社会矛盾、问题和冲突的前沿,我们的关切,也自然会进入思想的前沿、文化的前沿、哲学的前沿。

  本次论坛将在主旨演讲、TED演讲、圆桌对话、业界述评四个环节,分别体现以人为出发点的思考,以项目为出发点的思考,以问题为出发点的思考,以行业为出发点的思考。

各位与会者,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,是一个当代慈善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,更是一个当代公益人的人生问题。今天的论坛,我们将融专注倾听与内心对话、问题探讨与生命思索为一体。时间是消失的,生命是成长的,可以期待,我们这半天的时间将转化为真正的生命。

  谢谢大家。

内容来源:敦和基金会